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名牌战略工作委员会

首页 >>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 发掘优势产业 形成集群合力 集群品牌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详细内容

发掘优势产业 形成集群合力 集群品牌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发掘优势产业 形成集群合力 集群品牌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我国拥有三大民族品牌:茶叶、丝绸、陶瓷,它们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风靡全球,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在9月2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集群品牌论坛上,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说,发掘优势产业,形成集群合力,培育品牌集群,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集群品牌具有区域性和品牌效应两大特性,代表着一地产业或产品的形象,比如法国香水、米兰时装、瑞士手表等,均因集群效应享誉世界。近年来,随着我国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也逐渐形成了包括茶叶、陶瓷、丝绸、高铁、核电、白酒等中国集群品牌。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杜建刚指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迫切需要集群品牌的建设,从而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但是,集群品牌的确立并非是对企业集聚过程中的简单品牌名称重组,而是向国内外消费者、企业、集群及国家积极展示集群品牌形象并建立品牌价值的过程。

论坛当天,中国食用菌品牌集群、中国调味品品牌集群、中国葡萄酒品牌集群、中国竹藤品牌集群、中国金黄米品牌集群、中国茶籽油品牌集群、中国建筑建材品牌集群、中国焦煤品牌集群和中国运动用品品牌集群等9大品牌集群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焦煤品牌集群成立后,将形成更大的资源池,为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协同配置带来可能。通过跨越组织的多要素组合,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效益的发挥。”焦煤品牌集群代表、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武华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集群成立后,还将持续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制定团体标准等手段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指出,我国竹藤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小企业偏多,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只有推动建立竹藤集群品牌,促成企业抱团,才能够通过统一协调、整体规划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为竹藤产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推进品牌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就葡萄酒而言,一个品牌再好也不能证明其所在产区都在比较高的品质上,而形成集群之后品牌力量会开始凸显。”葡萄酒品牌集群代表、中粮集团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祎表示,品牌集群的成立,可以真正实现集群式发展,精准性定位,增加行业热度,从而实现中国葡萄酒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和腾飞。

品牌集群、集群品牌的概念、定位、理论和发展等,源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承担的财政部重大经济类项目“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品牌评价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在这两个重大项目的调研、论证、实施等过程中,诸多参与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一线企业等纷纷指出我国在一些优势产业中的集群效应和国际优势。

据刘平均介绍,为培育国际优势的集群品牌,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在推动成立世界品牌联盟,在品牌价值评价指标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促进发达国家集团品牌和发展中国家品牌集群共同发展,并且按照国际分类法建立产品分类评价发布体系,使品牌价值评价更具可比性,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刘平均指出,品牌集群是我国国际优势品牌培育的重中之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重点培育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以中国高铁、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产品品牌,具有国际优势的中国特色产业品牌集群,民族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以及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等具有国际优势的品牌集群。提升品牌影响力,参与全球品牌经济竞争。

中国调味品集群品牌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指出,发挥品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必须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力推进。只有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作用、科研成果的支撑作用、金融的资金保障作用,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发挥品牌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杜建刚表示,推进集群品牌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与协作。集群品牌大致包括资源型集群品牌、创新型集群品牌、成熟型集群品牌三大类型。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更多的属于资源型产业集群,需要在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下首先发展过渡到创新性产业集群,需要包括创新引领、质量监管、资源整合、文化历史、集群服务等五大策略的实施。


(转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友情链接: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北京卫视   

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名牌战略工作委员会(http://www.mpzl.org.cn)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站内内容未经授权使用,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

 联系电话:010-57173773        邮编:100000    地址: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服务中心·

                                                                                                  中国 ·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箱mpzlwyh@163.com      ICP备案号:京ICP备16027800号-5

seo seo